皇冠体育,皇冠比分

图片
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皇冠体育,皇冠比分: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郑功成:缺失商业保险 多层次社保体系是空话

2014-06-27 08:24:22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赵晓强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郑功成:缺失商业保险 多层次社保体系是空话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八

 

    尽管法定的社会保障已经呈现出普惠性特征,但由于商业保险发展的滞后,多层次的目标并未实现。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给商业保险发展带来哪些机会?保险行业如何抓住机遇求得大发展?为此,《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赵晓强采访了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郑功成主要观点如下:

    1商业保险缺失,多层次社保体系就是空话

    之所以将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壮大国民福利的物质基础,同时使社会保障责任在主体各方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并确保整个制度可持续发展。如果商业保险缺失,就意味着只有法定社会保障一个层次。

    2没有商业保险,法定养老保险不可持续

    在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情况下,处于第二、三层次上的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就要及时得到发展。如果没有商业保险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三层次的跟进,法定养老保险就将独木难支、不可持续,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大势。

    3政府应扮演好四个角色

    第一,做好保险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者。第二,做好保险市场的有效监管者。第三,做好保险产品的示范消费者。第四,应当成为保险公司的良好合作者。简言之,政府与商业保险的关系,从理念上讲,应该是共同应对灾害风险的合作者关系;从行动上讲,则是商业保险的支持者、监管者、消费者。

    4商业保险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我国的商业保险尽管在过去10多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它的发展空间远没得到发掘。我们完全可以指望市场化改革、法制化建设通过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走向成熟、定型,社会保障改革的深化应当且一定会为商业保险发展释放出巨大空间。这一制度成熟之时,应该也是商业保险发展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期到来之时。

    5商业健康保险应有别于社会医疗保险

    保险公司需要在推动国家坚持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真正形成有别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市场。高收入群体应当是保险公司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目标群体,基本医疗保险不负担的费用、不负担的药品与服务以及人们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的需求,才是商业保险的业务空间。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八
郑功成:缺失商业保险 多层次社保体系是空话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多不足,制度建设仍处于改革试验性状态,离一个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还有相当距离。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责任边界不清晰,还没有充分有效地调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史方舟/摄

 

   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实际上都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的风险管理机制,它们无法相互替代,应当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实现合作共赢。

    在医疗保险领域,我其实不主张保险公司介入社会医疗保险,而是需要在推动国家坚持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商业性健康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真正形成有别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市场。

     构建普惠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尽管法定的社会保障已经呈现“普惠性”特征,但由于商业保险发展滞后,多层次的目标并未实现。如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给商业保险发展带来哪些机会?政府应当在保险业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保险行业如何抓住机遇求得大发展?为此,《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赵晓强采访了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

    赵晓强:《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披露,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您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有哪些突出成绩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郑功成:我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有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属于人类社会保障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改革实践;二是已经初步实现了普惠全民的基本目标。

    在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将原有的一整套社保制度进行如此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今后也不可能再现。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全面性,体现在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等数十个具体保障项目均进行了改革。最后一个堡垒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也必定在今明两年付诸改革。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深刻性,是将原有的以国家负责、单位(集体)包办、全面保障、板块结构、封闭运行为基本特征的一套社保制度,转化成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是具有颠覆性的制度变革。

     第二个评价是我国的社保制度已从过去的残补型制度发展成为普惠型制度安排。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是一部分人的专利,但现在却是全民共享。例如,普遍性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使全国2亿多老年人都能够按月领取一笔数额不等的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全国95%左右的人口,社会救助制度的受益者也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保障性住房建设亦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发展。

    不过,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多不足,制度建设仍处于改革试验性状态,离一个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责任边界不清晰,还没有充分有效地调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例如,我国的商业保险,无论是在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还是在灾害损失补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商业保险缺失,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一句空话。

    赵晓强: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皇冠体育,皇冠比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决定》同时指出,要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您刚才谈到市场机制的缺失导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是一句空话,为什么这么说?

    郑功成:之所以将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壮大国民福利的物质基础,同时使社会保障责任在主体各方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并确保整个制度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养老保险方面,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层次,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构成第二层次,完全自愿成交的人寿保险则可以视为第三层次。在医疗保险方面,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构成第一层次,商业健康保险构成第二层次,慈善性医疗可以视为第三层次。在灾害保障方面,政府救灾可以视为第一层次,商业性的财产保险等则可以视为第二层次。如果商业保险缺失,就意味着只有法定社会保障一个层次,这正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特色。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年金参加者少,商业性健康保险只具象征意义,即便是业务量较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其业务结构亦异化成理财产品主导。在灾害补偿方面,我国是多灾之国,每年仅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数以千亿元计。在全世界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中,保险公司的赔偿要占到36%以上,在发达国家重大灾害损失的补偿中,保险赔款甚至达到70%-80%;而在我国,保险公司对灾害损失的补偿不到5%,在重大灾害损失补偿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客观而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对市场机制利用不够充分,“多层次性”作为社保改革追求的基本政策目标并没有实现。

    赵晓强:近几年,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更加重了对第二层次——企业年金的需求。但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我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占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比例仅6.7%。如何让皇冠体育,皇冠比分:的中小企业职工享有企业年金?如何让个人愿意花钱买保险?

    郑功成:从全球养老保险改革的取向来看,是既要维护公共养老金的公共性,又要利用市场机制、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来进一步分散风险,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法定养老保险必须强化公共性,通过互助共济给人们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这一点不应该有模糊认识。但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不能单靠公共养老金来包办,因为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家庭保障功能与人口抚养比却在下降,代际养老负担的公平会因老龄化打破,进而导致利益失衡。因此,各国养老保险改革在继续维护公共养老金公共性的同时,也通过调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让商业保险发挥作用。

    法定养老金替代率在一些国家曾高达90%以上,现在皇冠体育,皇冠比分:的可能是40%-50%。很显然,如果退休之后拿的收入还不足在岗时的一半,晚年生活肯定受到影响。所以,在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情况下,处于第二、第三层次上的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就要及时得到发展,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多方分担养老责任的合理调整。通过把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降下来,政府承担的就是有限责任。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主要是劳资双方分责,第三层次的商业寿险完全是个人承担。如果没有商业保险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三层次的跟进,法定养老保险就将独木难支、不可持续,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大势。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因没有企业年金的配合,尽管法定养老金已连续十年每年增长10%,却未能赢得退休人员的满意;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亦是缺乏第二、三层次养老金的同步配合。

    因为,单一层次的制度变革意味着要大幅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如果大多数人成为利益受损者与反对改革者,这种改革如何成功?因此,在尽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条件下,国家宜将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摆到重要位置,同时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等措施让中小企业也能承受得起。只有让这种机制覆盖大多数劳动者,才能消除企业年金是垄断企业“福利腐败”的恶名,才能真正成为可以预期的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层次,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赵晓强:2014年保监会提出改革发展要在三大领域取得突破,其中之一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健康产业,调动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力量,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幸福安全指数。您认为如何才能“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

    郑功成:在商业保险的发展中,政府应当扮演好以下四个角色:

     第一,做好保险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首先是要提供有利于商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包括健全保险及相关法制、明确财税支持政策。比如,对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单位、个人参保,当然也不能将其变成少数人的特权或垄断性福利。其次是要为商业保险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法定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是非竞争关系,但两者之间又确实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则商业性的健康保险就无必要,如果法定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便不会有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如果都是政府包办救灾与灾后重建,则财产保险亦不可能成为人们管理选项,因此,社会保障需要坚持只保基本。再次是要提高国民的保险和风险意识,包括宣传、教育、引导等,政府可以做皇冠体育,皇冠比分:、更好。此外,社会保障的改革,还要努力和商业保险的发展联动,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在法定基本养老保险外,要同时出台职业年金的推进方案,同步改革,协同推进。这些方面是支持者的角色。

    第二,做好保险市场的有效监管者。保险公司经营业务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必须强化监管才能确保交易行为规范、市场运行有序、客户权益得到保障。保监会、税务财政相关部门、审计、银监会、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需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平衡保险方和被保险方的权益。针对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一些失范行为,通过强化监管来实现优胜劣汰,才是提升我国保险业整体素质并获得大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保监会更是责无旁贷,应当具有权威性。

    第三,做好保险产品的示范消费者。政府要引领公众参加保险,首先自己要有风险与保险意识,最好能够成为保险产品的示范消费者。比如,政府为公职人员购买职业年金,为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办公大楼)购买财产保险,为公共场所购买公众责任保险,等等。它能将基于不确定的灾害风险而无法预知的灾后救援支出变成